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难度、参考书、真题、复试等汇总

2022年 12月 12日 作者 gong2022 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整体并入人大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整体并入北大新闻专业)。由此,人大新闻系汇聚三方力量于一体,开启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新征程。

1988年,人大新闻系更名为新闻学院。六十多年间,学院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新闻传播领域学术重镇和新闻教育改革引领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生之手。学院现任院长为赵启正教授,执行院长为胡百精教授,党委书记为周勇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四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机构。在教育部开展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第一或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二、招生目录

参考22年招生

学习方式

全日制2年

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统考30人,(最高分413、最低分386)

研究方向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新闻传播实务

④824新闻传播史论

备注

1、《新闻传播实务》科目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电实务。

2、《新闻传播史论》科目含中外新闻史、新闻传播理论及研究方法和传媒经济理论。

三、复试分数线

22年:总分386、政治60、英语60、专业课90/90

21年:总分378、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20年:总分373、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四、录取名单

五、参考书目

610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24新闻传播史论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2022年复试及录取细则

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复试采取差额形式,不接受调剂考生。

根据2022年报考考生的初试成绩和生源情况,报考我院各专业的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已于3月18日在我院官网公布(网址http://jcr.ruc.edu.cn/zw/zspx/zsxx/sss/539f52fd833e44cb9c76beec1ebbb127.htm)。

我院各专业拟招收全国统考考生人数如下(不含专项计划):

专业名称拟招生人数(全国统考)

新闻传播学(050300)全日制30

新闻与传播(055200)非全日制20

一、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2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远程在线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综合笔试:满分150分(其中外语部分占50分)。

2.专业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报考类别考试科目

学术硕士笔试:综合笔试

面试:专业和综合素质面试;外语面试

专业硕士(非全日制)笔试:综合笔试

面试:专业和综合素质面试;外语面试

3.外语面试:满分50分。

专业课复试范围与初试相同,外语复试仍按初试语种进行。

复试考生应当按照我院联网调试安排提前配置网络复试环境,并于2022年4月2日9:00,进入指定的视频会议室进行线上报到(会议号另行通知)。

线上报到时,考生应按照我院考务人员的指导,完成线上抽签,确定网络复试分组和复试顺序。

二、复试过程安排

考生应按照我院通知的复试时间准时参加远程在线复试,无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务人员通知时间到场的,迟到20分钟以上或复试过程中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擅自操作复试终端设备退出复试考场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复试当天,我院安排值班电话(电话号码:010-62515795),考生遇到紧急情况,应提前与我院联系。

1.候考

考生应当提前进入候考状态,认真阅读网络复试考场规则,并在考试过程中遵守考场纪律。在候考室中,考生不得私自与其他考生交谈,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复试资格。

2.身份核验

考生根据线上报到时的抽签顺序,按照学院安排进入远程复试考场。进入考场时,考生应将《复试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拿在手中,配合复试老师和视频监考员,进行身份视频在线核验,核验过程由学院全程录音录像备查。

3.考生在线展示签订好的《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

4.学院复试小组向考生宣读《复试规则》。

5.笔试

考生须在笔试开始前40分钟进入笔试视频考场,并出示复试通知书、

身份证、准考证,考生须提前自行准备好6张我院答题试纸(见附件1)、黑色签字笔等考试必备文具。

(1)考试形式:闭卷、远程视频监考

(2)时间:4月6日10:00-11:30(9:20开始入场,进行候考)

具体安排:9:20考生开始登录入场;9:50迟到考生不予入场、10:00-11:30笔试;交卷方式另行通知。

考场号(视频会议号):另行通知。

6.面试

时间:4月7日9:00至结束

(根据复试顺序,分批依次候考入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场号(视频会议号):另行通知。

7.考试结束后,考生应按复试组老师要求退出网络复试考场。退出考场后,考生不得再进入候考室或复试考场。考试结束前不得与其他考生讨论考试内容,否则按违纪处理。

三、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综合笔试总成绩90分及以上,专业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及以上,外语面试30分及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

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60%,复试成绩权重4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四、录取原则

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分专业按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专项计划考生,根据报考的专项计划类型,分专业按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七、真题回忆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610新闻传播实务

一、材料:江西上饶“隔离宠物狗遭扑杀”事件

1.根据材料,写一则600字左右的消息,自拟题目。(20分)

2.如果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需补充哪些背景资料或者事实性信息?(15分)

4.从事实层面或价值层面出发,提出一个重点讨论的问题,并说明论证方法和论据。(15分)

二、材料:美团“同舟计划”,提供骑手评价商家的功能;广东省餐饮联盟的投诉等。分析平台型企业在公共关系管理中的困难和解决措施。(25分)

三、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建构广告活动中“人-货-场”之间的关系,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25分)

四、结合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产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25分)

824新闻传播史论

一、简答题(15分*4)

1.“新型新闻工作者不再决定公众需要知道什么——这是古典把关人的角色。他们应与受众和科技一同工作,从中理出头绪,并作用于他。”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社交媒体环境下,可分享性成为新的新闻价值。”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简述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的主要观点。

4.简述数字零工的理论基础和意涵。

二、论述题(30分*3)

1.我国国际传播建设有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2.结合事例说明,从上世纪90代至今,传播技术的创新对传媒产业结构和传媒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略)传播技术在社会加速和时间观念的变化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610新闻传播实务

一、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内蒙古某地区书记直播扶贫。

材料2:扶贫办副主任讲话:支持直播带货,但要注意经济成本,扶贫产业是长时间的过程。

材料3:直播带货人气和销量zaojia产业链

1.请写一则包含标题的600字左右的消息。(20分)

2如果要补充背景信息和事实性信息,需要哪些资料?(15分)

3请写一份在新媒体上刊发的微纪录片策划(请包含以下部分:选题、结构、素材、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15分)

4.请选择材料中的事实性信息进行评论,请陈述选择理由、评论论点、论证方法和论据。(25分)

二、论述

1.试论中国媒体机构海外市场拓展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25分)

2.材料分析:完美日记社群营销,品牌建设。

(1)当下的品牌传播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如何做好品牌传播?(25分)

(2)结合理论和实践,企业社群营销可采取什么理念和方法?(25分)

824新闻传播史论

一、简答(15分*4)

1.“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请结合当下传播环境,谈一下对这个论断的理解。

2请简述自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叙事特征。

3.请简述斯图亚特·霍尔接合/咬合(articulate)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4.请简述19世纪下半叶欧美等国大众报纸的竞争策略是如何吸引读者的。

二、材料分析与论述(30分*3)

1.材料:《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节选),“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兴“开门办报”之风…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

结合材料,试论我国媒体在新闻分发活动中如何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2.材料:《新闻业的黄昏还是liming?罗伯特·皮卡德谈变化中的新闻生态系统》(节选),“新闻业的日渐开放打破了精英媒体的垄断等。”

从新闻生产角度,谈谈社交媒体环境下议题设置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变化。

3.材料:《奇云》(节选)“数字媒体引发了传播与文明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将人们引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数字媒介成为权力和组织的工具;它复活了古老又多义的身体传播,也开启了一些传统烦恼。它为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指引方向。”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章来源于新祥旭,请勿转载!

http://www.shuoedu.com/article.php?id=3026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