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再考研,你们年轻人,不知挣钱有多难”
2022年 12月 13日第一,今年的考研数学被认为是近几年最难,难到什么程度呢?
有人说,试卷第一道题肯定是送分题,但今年的考研数一就不一样了,连个送分题都不给,预料到了自己可能会有很多题不会,但是没有预料到自己啥都不会。
第二,今年报名有341万人,与去年相比,2020年考生人数再增51万人,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与之相比的是录取率,仅有17%。对比一下,高考的录取率在80%左右(所有大专高职院校),一本录取各省市平均为19%左右,这么一看,今年考研的录取率和高考的一本录取率差不多。
曾经在2017年时,因为非全日制考研纳入统考范围,考研人数首次破200万,而自2017年后,每年考研报名人数都以40-50万人的数量在增长,是为什么?激增的这50万人都是从何而来?
1.
/ 大一开始复习考研,
辅导机构都吃惊 /
说到激增五十万人,上海一家考研机构的咨询老师老李觉得很正常,今年考研,他印象最深的是:
“18、19年我们在学校百人左右的宣讲,大二的学生突然多了很多,大一甚至也有十多个,而且都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甚至比大三的学生更有想法和规划。所以每年人数涨50万,我觉得很正常,甚至我觉得以后会更多。”
老李所在的机构开在松江大学城,近几年,松江大学城的学生人数稳定在10万人左右,而老李则是考研人数激增的亲历者。
“我八年前刚来大学城,最多只有一万人想考研,当时开展工作很费劲;现在我粗略估计,这十万学生里,有六万都想考研。”
在五六年前,老李和同事们在考研宣讲会上,还需要一点小手段来“渲染焦虑”,例如告诉同学们:“好工作都需要研究生、研究生有多么有竞争力,你们一定要来考研究生。”
而现在的宣讲比以前简单很多,老李和同事们只用列数据、说说每个学校的难度就行。“现在根本不需要渲染焦虑,我们能感受到学
生们比我们积极多了,辅导材料都不够发”。
老李所在的松江大学城有7所高校都很有代表性,既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这类专业领域十分突出的211学校;也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这种普通二本院校;还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这类现下比较热门的财经、法律类院校;而且有一所艺术院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老李说这两年二本学校的考研率明显比之前高很多,二本工程大一年有4000多人报班,而上外和东华每年也就一两千人。
他认为第一是东华上外等211学校保研人数比较多,另一方面,目前二本学校的学生想改命的比较多。而且据老李反映,今年艺术类院校的考研人数都有明显的增长,他接待了好几个视觉艺术学院的同学想考管理类联考,以后学财经。
今年夏天,老李甚至还见到过好几个二本学校的学生为了逆袭复旦,大一开始就跟着考研、考研按照考研数一的要求来学高数线代概率论,大二的假期干脆不回家了,留在学校复习,甚至比大三升大四的人还努力。
其实考研热也火了考研机构,目前开在大学城里的面授班,一个学生的报名费至少一万元起,一个学校一年报名少则1000人多则4000人。大学城里共有七个学校,营收轻松过亿啊。
而且考研机构也没有什么重资产型投入,只有人力成本、店面租金、场地费和一些电脑等轻资产的一些投入。
看来考研也催生了一门好生意。
2.
/ 我们宿舍一层楼的寝室,
不考研的只有十几个人 /
同样在松江大学城、刚考完的小杨同学这样分析道:
“我本来是不想考研的,但是我去年亲眼看着我国考看好的那个职位要求,从本科变成了研究生,我意识到可能非得考研不可。”
小杨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一名学生,她觉得自己学校考研人数的趋势,或许能代表一些学生的想法。
“我们学校考研教室门口曾经有好几张每年考研人数的光荣榜,08年到14年左右,考研的人数寥寥无几,有的年份十几人、有的年份20几人,当时会计研究生没人读,大家都去工作了。但是15、16年,考研人数突然多了,光荣榜长长一栏都不够写了。”
小杨同学寝室楼的一层共有25间房,大概有100人左右,今年不考研的人也就二十多个,而且这二十多个人中还是有十个左右是要出国读研的。
也就是说,100人中,没有读研计划直接工作的只有一成。和该校7、8年前一个年级几千人仅有数十个人读研究生相比,这考研率的提升,可以称得上飞速提升了。
在小杨看来,考研人数骤增的有两点,第一大家扎堆考研是从众心理。
“今年三四月,我们寝室只有两个人要考研,六月有个妹子加入,10月份有个妹子找工作受挫加入,考专硕。今年这种从众心理尤为明显,本来我们班上半年统计的时候只有一半人考研,最后考研的时候只有几个人没去考研,当然了,不排除一些人是假装在考研,想逃避找工作。”
第二则是整个就业环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个二本,但大多数专业都是一本招生,而且这所大学近十年来会计、审计、金融等专业的分数线能碾压50%的211大学,皆因财经热。
“在我准备入校的时候,家里人给我说这个学校好找工作,学长学姐都去了四大,一毕业就年薪2、30万。还有说什么大二就被抢走了。所以我觉得10年前没人考研很正常,本科毕业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没必要读研。”
但在小杨快毕业时,发现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倒也不是说学校不行,而是整个就业环境促使大家考研,四大门槛逐年提高,券商、投行非名校硕士不招,如果不甘心一毕业就去当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财务,又不想回家当公务员坐银行柜台,就只能选考研。
所以不仅考研人数多,连财经院校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都是“水涨船高”,特别是会计专硕MPACC,分数是连年暴涨,在2015、2016年之前,考200分左右就能上岸。到了现在,经常有260、270的高分爆出,而总分只有300分。
小夏是小杨的学姐,她感慨,两年的专业硕士学术上、专业上都没带来什么提高,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解决上海户口的公司,而本科生是不解决的,所以小夏认为,这也大概是许多人考研的原因之一。
3.
/ 毕业9年,重新感受考研热 /
冰哥现在是一家500强的业务部门小领导,88年生人,女儿都2岁了。今年夏天,他决定辞职考研,2010年毕业的他,当时二战没有考上,就选择了工作。今年,冰哥一是想歇一下换个环境,二是想弥补一下当年的遗憾,所以报了一个非全日制的硕士
“我说我们公司上海分部一共也就两百多人,今年辞职去考研的有将近10个人你信吗?我去办离职证明的时候人事也很吃惊为什么今年大家都要辞职去考研。”
冰哥认为,外企人辞职去考研,主要是因为外企在人才市场上,逐渐在失去竞争力,而互联网大厂现在社招难进,校招别的岗位或许本科还有机会,但是技术岗位基本上硕士都是标配。
“我司一起离职去考研的,有一个技术、一个财务,都是刚工作一两年的小朋友。技术说的很清楚,想进阿里华为,所以下定决心考研,而财务则是觉得工作一眼能看到头,不愿意干了,想进更好点的平台。”
在考研的前一天,铁马去清华的校园里看了看,学校大门口就贴着考研考研的横幅。
但其实清华北大等考研人眼中的“顶级名校”并不是很火热,或许是因为多数都被保送的缘故,在清华的食堂教室,鲜有最后一晚冲刺背政治的学生。
在清华第二天作为考场的六教,铁马遇到了一位同样工作多年的考研大哥,此时他刚刚背完考研最后四套卷的大题,背的昏天黑地,来贩卖机买瓶水准备再战。
这位东北大哥倒是很健谈,对铁马说:
“我都35了,翻年36,这是我第二次考研了,第一年是我十二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考研也没什么目的,就是想有提升,别以为我们中年人不考研,我们中年人考研比你们年轻人勤奋多了,你们年轻人都吃不了苦,根本不知道挣钱有多难,我复习光笔芯就用掉了几十根”。
后面又了解到,大哥是某大型工程公司一个小型分公司的副总经理,考研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公司引进的“海归”职业经理人很多。大哥本科是同济的,毕业后已经来北京多年,考研只考虑清华和北大。
据大哥说,这半年来,他基本上是有时间就看书,开会的时候,只要不是他讲话,他就开始手机上背单词、看政治;陪着项目熬进度,助理出去帮他看着员工,他自己在办公室看视频学数学;这半年基本是能推的应酬就推,就是为了准备考研。
我问大哥:“今年您身边考研的人多吗?”
大哥拧上瓶盖,从兜里摸出万宝龙钢笔,冲我微微一笑:
“我们公司学历水平高,领导和平级都是研究生,今年基本所有不是研究生的人基本都报了在职研究生或者MBA,你说呢?。”
今年的考研大军中,这50万人里,除了普通的高校毕业生以外,多了很多35岁还在坚持的公司老总,也有不少18岁的就开始准备的大一新生。
最难考研年,祝大家都能“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