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中国美院考研 文物与博物馆文博综合初试真题分析
2022年 11月 26日??中国美术学院的文博综合试题在2018年前,内容均为中国美术史,侧重于卷轴画与艺术鉴藏。18年后转变较为明显,题型由单纯的论述题增加了名词解释,考察的重心从美术史转向了“泛文博学”。大体上,又可分为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三类。
2022年考题,较之往年,还是有所调整的。以考察博物馆知识为主,并且偏重于实务类问题的解决。
“金石学”、“卷轴画”两组名词解释是常考项目,我们优塔考前模拟也有押中,也算是重复题,前者是专业学术史范畴,后者是美术史范畴,对于关注过美院考题的学生来讲,属于送分项。
“美术考古学”也是常考项,连续几年都以变化内容的形式出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能力,即门槛题。
“博物学”包罗万象,自成体系,可供作答的方向很多,主要看考生的日常积累;“美术博物馆”考察本专业方向中的“博物馆学”内容,具体可在参照王宏钧编写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或者曹意强教授编写的《美术博物馆学导论》作答。
论述题一考察学生日常读书情况,这种考察往往在复试阶段较容易出现,因为是开放式题目,没有固定答案,答题好坏全凭考生平日里学术积累。对于一般考生来说,写出五本与专业相关的著作介绍,应该是不难的,最好其中包含有美院老师或前辈的著作。
论述题二考察了具体的文物展览,与之前几年考题如“南海一号
”、尼雅遗址等,属同类型题,重要的考古发现、重要的文物展览,这都需要考生在平日的学习中,保持对文博圈信息的关注与兴趣。
论述题三属于专业实务题,算是本专业考试的“政治正确”,这种非常具体又完全是业内人士才能接触到的内容,对外行人来讲是不“友好”的,光看书是没用的,除了复习时专门有过了解,就只能靠与行内人多打交道来获取专业知识。
总结一下,本年度的题目没有出现超过“泛文博学”下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三大类知识的范畴;当然涉传统美术史的题目每年都有附带,自不待言。除了最后一道简答题,“过于”专业和实务(体现了本专业方向的“政治正确”)以外,其余的题目全都中规中矩。考生如果备考充分的话,其难度不在于会不会答,而在于怎么答得漂亮,答出自己的看法,答出自身的学术水准。这些的关键,全在于平日里的积累。
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考研课程计划揭秘
01
中国美术学院拥有130100艺术学理论、130300戏剧与影视学、130400美术学、130500设计学、081300建筑学五个学术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另外还有135100艺术(下设135104电影、135107美术、135108艺术设计三个领域)、065100文物与博物馆、095300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065100文物与博物馆这个专业。
02
首先,从学科角度严格来讲,这个专业并不属于艺术类专业,而是属于06历史学的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学位类别。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是为适应我国现代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对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及各类博物馆、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社团组织、文物商店、拍卖行等,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较好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较高水平业务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于2011年首次在国内招收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于2014年获批招生。
目前,浙江省内2022年考研仅浙江大学和中国美院拥有该专硕学位点招生;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内的10大美院2022年仅中国美院和广州美院拥有该专硕学位点招生。另外2020年又有包括宁波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在内的23所院校新增获批招生,该获批2021年公示,实际2023年考研开始招生。
总的来说,全国开展该专业硕士学位招生的单位也相对较少,一般是综合类重点高校或师范类大学等且文史学科较好的70余所大学才有该专业招生,主要分布在历史学院、文学院等院系招生。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考古学、博物馆学(管理)、文物保护等。
实际上正是因为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并不是艺术类专业,因此该专业复试国家线也与13开头的艺术类专业有区别。
03
而中国美术学院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依托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开展招生,又结合美术学院自身明确的特点属性,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博物馆学。我们从下面该院系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的。
古代遗存实物的视觉研究和跨文化读解构成了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在20世纪上半叶,为了发展中国的考古与艺术史事业,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曾设立“考古与艺术史”院士席位,而后我国学者又提出了“美术考古学”的概念,力图将古物的历史与审美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努力暗示了研究者试图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将古物的历史美学价值也视为考古本身的重要内容。
考古与博物馆学是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学科,本方向以传统金石学、美术博物馆学为立足点,致力于培养文化遗产研究和管理、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等方面的复合性人才。金石学在学术与艺术之间架构津梁,也是中国美术史的组成部分。艺术博物馆专业既传授古典艺术史学术原理,又面向新时代的公共人文教育,旨在培养适应城市文明发展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毕业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国学”相关专业会越来越热,国家会越来越重视,而文博硕士相关的文物、博物馆等方向也会越来越热门,报考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202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后,中国美术学院新增三个备案本科专业,为艺术管理、文物保护与修复、数字媒体艺术。新增本科专业其中之一就是文物保护与修复,以此本科专业为新起点,相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会有更多人报考,也会有更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04
1.招生导师简介(“*”为外聘导师)
孔令伟
男,1972年生,山东曲阜人。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
王霖
男,国学奇才,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核心期刊《新美术》杂志编辑。2002年起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等众多学术界知名教授大力举荐下,当时最高学历仅为高中的王霖成为国美讲师,2007年王霖成为中国首位以技校文凭被破格录取的博士生。
毛建波
浙江义乌人,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批评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思想与绘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研究会理事,杭州市文史研究会理事。
张乔
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核心期刊发表《从贵族收藏到平民的观看》、《形式与主题——米罗与博斯绘画作品对比分析》等学术论文。
吴敢
1969年出生,浙江浦江人。198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书画鉴定专业,学习中国古代书画鉴定。1996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硕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读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至今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主任。
毕斐
男,山东荣成人。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理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煌
具有考古学本科、历史学硕士和中国美术史博士学位,自1986年起任教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2001年12月至今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美术史、美术考古、世界文明考古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三十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倡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年刊发的有关佛教石窟造像、六朝石刻、南宋神道石刻等方面的论著与论文,大都直接来自于田野考察与教学实践。近二十年主攻中国古代帛画,先后出版《古代帛画》、《超越生命——中国古代帛画综论》专著及《从帛绘到帛画—中国古代绢帛绘画源流试探》、《楚汉覆棺帛画性质辩析》等一系列论文,尤其是《超越生命-中国古代帛画综论》一书,以55万余言和近800幅图像,对帛画展开有效解读,将帛画研究推进到一种新境地,自2012年出版以来,已相继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共三项大奖。近年学术关注主要集中在中国早期美术、汉唐佛教造像、汉唐墓葬艺术、汉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领域。
董捷
男,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教授。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7年晋升为教授。近20年来,随业师范景中先生研习中国古代艺术史、版画史,出版版画史专著2部,发表相关专业论文20余篇。曾于多家专业学术机构举办讲座10余次。策划或参与策划水墨画及版画个展、联展10余项。曾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论文奖二等奖。是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艺术史专项”访问学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美术学院优秀青年学者。
王连起*
男,汉族,1948年5月生于山东省嘉祥县。著名古书画碑帖专家,学者,书法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尤其长于晋唐宋元书法、绘画、碑帖刻本的真伪研究鉴定,被称为国内《兰亭》研究第一人。
凌利中*
男,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从事古代书画研究与鉴定。发表《卷作者考》、《董其昌卷辨伪及作者考》、《王渊真迹的发现》等论著50余篇。波士顿美术馆(2006)、大英博物馆(2007)、佛利尔美术馆(2013)访问学者。策划“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5,上海博物馆)等。
2.导师学术领域
古物学、中国美术史学史、考古学、中国书画鉴定、中国思想史等
3.专业解读介绍说明
面向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博事业创新发展需求,以“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为育人理想,以美术考古学、美术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研究、艺术展览与策划为切入点,培养具备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在文物管理、研究机构、各类艺术陈列展览单位及文创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与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其他研究方向相比,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以专硕招生,英语二相对比英语一容易些,外语备考难度降低;且该专业为导师组联合大类招生,每年无论全日制或非全拟招名额都比较多;虽然专业考核内容比较多,但相对来说专业深度要求没有学硕高;人文学院唯一实践类专硕方向,更偏向就业属性,硕士毕业就业前景远高于其他方向。
在充分备考的情况下,一次成功上岸性价比很高。
4.报录比数据
5.初试科目内容
政治(100分)、外语(100分)、文博综合(300分),只考察一门300分的纯理论笔试专业课,初试考场须报名全国唯一考点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且英语、政治全国统考科目在国美象山校区参加考试,专业课由国美独立命题第二天一般在国美南山校区考试。
6.文博综合初试真题
【2018年考研真题】
请论述宋明时期中国山水画风格的演变(150分);请写出三位中国明清时期的鉴藏家,并分别论述他们的收藏特点情况(150分)。
【2019年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含定义、主要介绍、流变等,每题30分):传统学、亚型墓葬、敛葬与衣、甲骑具装佣、唐代银器、辽代壁画;论述题(每题60分):论述汉唐的佛教造像的格演变;从化产业的度论述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2020年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每题30分):马家窑文化彩陶、商代青铜礼器组合、杨家湾彩绘兵马俑、九原岗壁画墓、“南海一号”沉船、《白沙宋墓》考古发掘报告;论述题(每题60分):简述陆路”丝绸之路“各线路的形成背景及其在古代中外交通中的特点、意义;以个人实地参观为例评述今年中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及其展示特点。
05
{ 基础段(寒假、春季):讲授“考古学通论”,勾勒学科轮廓,使考生对专业有基本认知,梳理基础知识,构建框架,另无美术基础的补充阅读中国美术史及相关史学理论;
{ 强化段(暑期):美术考古学、文化遗产学、文物博物学、书画鉴藏等专题讲授,进阶学习,系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
{ 冲刺段 (秋季):以经典学术命题、重要学术理论、学界研究动态的讲解为主,深化学习,总结性回顾,建立答题思路框架,强调写作规范逻辑与答题规范;
{ 模考段 (考前):真题分析,全真模考,预测押题,总结模版,强化解题答题技巧,精批精改试卷,查缺补漏,适应考试。
课程体系简表
06
专业参考书目推荐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曹意强,《美术博物馆学导论》
△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杨仁凯,《中国书画》
△范景中等,《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
其他完整版文博书单补充荐读
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推荐参考书目
07
上岸攻略
(1)因该专业为导师组联合大类招生,每年可能有多个老师同时命题最后考试随机抽取一套考察,命题方向及侧重点可能多变,故中国美术史及史学史、中国书画鉴藏、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各部分内容均需了解掌握,非艺术生或无中国美术史基础的,中美史还是要多花时间看的,当然,重点是中国书画这部分,建筑部分等的可不看;
(2)不能死读书,平时多关注各种画展,尤其是浙江省内博物馆的画展,了解展览内容及相关画家信息,关注行业动向及院系导师近段研究领域兴趣等;
(3)常考点主要有中国美术史、考古学等,如报考全日制方向,初试总分目标至少要定到400分,欲考到这个分数,英语等文化课成绩要尽可能高分,专业课备考建议能理解并背诵完中国美术史以及各个方面的通史类基础书籍内容。当然,如果有条件,建议能够参加针对性专业培训,这样能快速入门,掌握重点内容、大纲线索和答题技巧等,助力一战手上岸。